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纯电动汽车(bladeelectricvehicles,bev)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混合动力汽车(hybridelectric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
随着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随着储能行业尤其是以锂离子电池为首的电化学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电池与电池之间需要使用连接线束进行连接,但是,传统的连接线束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出现松动,从而导致汽车行驶过程中出现异常,也能引起电池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它结构简单,在确保对正极线和负极线进行限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正极线和负极线不会受到损伤,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插头1、正极线2、
负极线3、正极连接片4、负极连接片5、卡扣6、压紧装置7、间隔块8,两个所述的卡扣6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左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插头1的正面设置有方形空槽11,插头1的右侧侧面设置有两个插孔12,所述的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安装在方形空槽11的内部左侧,且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高于方形空槽11的底部,所述的间隔块8安装在插头1的内部,并位于正极连接片4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两个所述的压紧装置7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正极线2和负极线3分别穿过两个插孔12与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连接。
所述的压紧装置7包含压块71、连接柱72、限位板73、压板74、限位块75、弹簧76,压块71位于插头1的外部,连接柱72安装在压块71的正下方,并位于插头1的内部,限位板73安装在连接柱72的正下方,压板74安装在限位板73的正下方,弹簧76套在连接柱72上,并位于插头1内壁与限位板73之间,两个限位块75分别安装在压块71的上部左右两侧。
所述的插头1上下两侧与两个压紧装置7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空槽13,且空槽13的内径尺寸大于压块71的外径尺寸。
所述的空槽13与两个限位块75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仿形凹槽,且仿形凹槽的内径尺寸与两个限位块75的外径尺寸相同。
所述的间隔块8和压板74靠近正极线2和负极线3的一侧均设置有保护垫9。
所述的正极线2与正极连接片4之间和负极线3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均使用焊接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在确保对正极线和负极线进行限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正极线和负极线不会受到损伤,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对应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间隔块8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对应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孔1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槽1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插头1、正极线2、负极线3、正极连接片4、负极连接片5、卡扣6、压紧装置7、间隔块8、方形空槽11、插孔12、压块71、连接柱72、限位板73、压板74、限位块75、弹簧76、空槽13、保护垫9。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插头1、正极线2、负极线3、正极连接片4、负极连接片5、卡扣6、压紧装置7、间隔块8,两个所述的卡扣6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左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插头1的正面设置有方形空槽11,插头1的右侧侧面设置有两个插孔12,所述的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安装在方形空槽11的内部左侧,且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高于方形空槽11的底部,所述的间隔块8安装在插头1的内部,并位于正极连接片4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两个所述的压紧装置7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正极线2和负极线3分别穿过两个插孔12与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连接。
所述的压紧装置7包含压块71、连接柱72、限位板73、压板74、限位块75、弹簧76,压块71位于插头1的外部,连接柱72安装在压块71的正下方,并位于插头1的内部,限位板73安装在连接柱72的正下方,压板74安装在限位板73的正下方,弹簧76套在连接柱72上,并位于插头1内壁与限位板73之间,两个限位块75分别安装在压块71的上部左右两侧。压紧装置7用于将正极线2和负极线3进行压紧,确保正极线2和负极线3在长时间使用后与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不会脱落。
所述的插头1上下两侧与两个压紧装置7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空槽13,且空槽13的内径尺寸大于压块71的外径尺寸,方便压块71压入到插头1的内部。
所述的空槽13与两个限位块75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仿形凹槽,且仿形凹槽的内径尺寸与两个限位块75的外径尺寸相同,在压块71压入到插头1的内部时,两个限位块75正好能够卡住仿形凹槽对压块71进行限位。
所述的间隔块8和压板74靠近正极线2和负极线3的一侧均设置有保护垫9,压板74将正极线2和负极线3压向间隔块8时,保护垫9可以保护正极线2和负极线3不会受到损伤。
所述的正极线2与正极连接片4之间和负极线3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均使用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正极线2和负极线3通过插孔12插入插头1的内部,并与对应的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焊接连接,在通过压紧装置7对正极线2和负极线3进行压紧,确保正极线2和负极线3在长时间使用后与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不会脱落,插头1上下两侧与两个压紧装置7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空槽13,且空槽13的内径尺寸大于压块71的外径尺寸,方便压块71压入到插头1的内部,空槽13与两个限位块75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仿形凹槽,且仿形凹槽的内径尺寸与两个限位块75的外径尺寸相同,在压块71压入到插头1的内部时,两个限位块75正好能够卡住仿形凹槽对压块71进行限位,间隔块8和压板74靠近正极线2和负极线3的一侧均设置有保护垫9,压板74将正极线2和负极线3压向间隔块8时,保护垫9可以保护正极线2和负极线3不会受到损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在确保对正极线和负极线进行限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正极线和负极线不会受到损伤,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